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.COM/.NET/.ORG 国际域名注册全功能虚拟主机/免备案虚拟主机
查看: 1324|回复: 1

[原创]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

[复制链接]

77

主题

201

回帖

3791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3791
发表于 2003-11-22 23:12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





1、打线的标准:



  插座的接线因为有颜色标记,只需按照颜色用卡线钳将线顶入即可。



  接头的连接需要将双绞线反方向缠绕开再插入插头,用打线钳夹紧。所以八根双绞线就要根据标准插入到插头中。

  关于连接的标准有两个。一个是T568A,一个是T568B。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,只是颜色上的区别。本质的问题是要保证1、2是一个绕对,3、6是一个绕对、4、5是一个绕对,7、8是一个绕对。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电缆的一端使用T568A,而在电缆的另一端使用T568B。这样打线的结果会造成跨接线。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T568B的打线方法。





2、打线的常见错误



  打线的常见错误有开路,短路,反接(一对线中的两根交叉了,如1对应2,2对应1)。另外一个错误是跨接,如1、2对应3、6。



 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

  一是电缆的一端使用了T568A标准,而电缆的另一端使用了T568B标准。

  二是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,有时需要使用这种跨接线。当集线器与集线器进行级连时就需要使用跨接线。另外当把PC机和PC机进行对接时(不通过HUB),也需要使用跨接线。有的用户使用了跨接线时也可以上网,而使用正确接线时也能进行HUB的级连。这是因为他们使用的HUB是智能HUB。这种HUB可以自动将接线的绕对对调过来。但这不代表这种打线的方式是正确的。

  最后还有一种错误就是串绕。通常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1、2为一对,3、4为一对,5、6为一对,7、8为一对。而网络进行通讯时使用1、2和3、6,而不是3、4。这种错误的接线是无法用眼睛或万用表来检查出来的,因为其端至端的连通性是正常的。而这种错误接线的最大危害是会产生很大的近端串扰。它不会造成网络不通,而是使网络运行速度很慢,时通时短。它属于软故障,当网络运行后检查起来很麻烦。





3. 布线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



  1) 当电缆在两个终端有多余的电缆时,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,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。



  2) 电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的距离不应超过2厘米。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。



  3) 在接头处,电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中而不能在接头外。因为当电缆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,否则受力的是电缆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。



  4) 在电缆接线施工时,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。一般为9公斤左右。请和电缆的供应商确认其拉力。过大的拉力会破坏电缆对绞的匀称性。





4. 布线系统的测试



  布线系统的测试一般分成三步。



  1) 布线施工的人员随装随测,此时只测试电缆的通断,电缆的打线方法,长度以及电缆的走向。可以使用福禄克公司的F620进行这种测试。通常这是给布线施工的人员使用的一般性电缆检测工具。



  2) 当电缆布线施工完毕后,需要对全部电缆系统进行认证测试,此时要根据某种国际的标准,例如TSB67,ISO11801等,对电缆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以保证所安装的电缆系统符合标准。此时需要测试各种电气参数,最后要出据每一条链路的测试报告。测试报告中包括了测试的时间,地点,操作人员姓名,使用的标准,测试的结果。当然测试的报告最好应有中文结果。福禄克公司的DSP100/2000/4000都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电缆的认证测试。



  3) 最后,施工完毕,需要有第三方对电缆系统进行抽测。抽测是代表公正以及对施工的验收。电缆系统抽测的比例通常为10%至20%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81

主题

3228

回帖

5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551869
发表于 2003-11-22 23:24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[emb6]
网路游侠 www.youxia.or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西京校友网 ( 陕ICP备11003551号-5 )

GMT+8, 2025-5-8 18:29 , Processed in 0.016386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